中购联手机网
大虹桥首位中心官宣改造,重新定义长期主义
时间:2025-09-05
来源:万商俱乐部Tracy
离开北上广,把商业蓝图铺向新一线或是二三线城市,成为近年来不少运营商们的选择。这些城市的商业格局早已摆脱青涩,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突破 1.2㎡,三四线市场的连锁品牌渗透率年均增速明显,低垂的果实似乎处处可摘。
但即便如此,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依然稳稳占据着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国内商业若有新动向、新看点,往往还是会先在这里萌芽。
近日,因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板块,紧贴国家会展中心,体量巨大(规划超140万方)而备受关注的首位中心正式官宣启动改造升级,招商核心业态规划首次披露。从万商获取的内容来看,我们提炼出一个关键认知:避免同质化竞争,聚焦自身核心优势并实现价值重构,才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
这股不瞎卷,做好自己,定义价值的劲儿,在首位中心身上体现得明明白白。
作为扎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的商业巨构,其不仅是“天赋型选手”,更是“后天努力派”。优越的地理区位赋予它独特的流量聚合力,而除了这份先天禀赋,项目自身展现出的超强资源整合能力与前瞻发展思维,更让人眼前一亮。
可以说,用不破不立来形容首位中心再恰当不过。在业态概念、发展路径与突破方向上,首位中心为未来商业形态勾勒出了崭新的发展范式。这样的商业项目,确实值得驻足。
01
黄金地段汇聚八方客流
名副其实的流量收割机
站在虹桥商务区的天际线下眺望,首位中心此次正式启动的改造升级,注定从诞生起就自带“现象级”基因。
作为上海西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的核心载体,项目雄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核,与年客流达1200万人次的国家会展中心紧密联动,到虹桥枢纽直线距离不到2 公里,攥着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的流量总开关。“三心合一”的先天禀赋,构成了教科书级流量底盘。
目前,项目周边已开通地铁2号线、17号线,未来将与在建的13号线(预计2026年通车)、规划中的25号线形成“四线交汇”格局,直接覆盖上海主城区及长三角主要城市。
为进一步强化客流转化,首位中心在此次正式启动的改造中,打造了三大连接工程:与国家会展中心站直接连通的地铁专属通道、连接国家会展中心及周边写字楼集群的步行天桥网络、以原会弘路步行街为优化代表的地面步行系统。
如此一来,消费决策距离不仅缩短了,一些分散客流还被转化为了沉浸式漫步消费,直接让项目实现了从“路过”到“深度体验”的流量价值跃升。
这背后,还暗含着首位中心在客群运营上的“反周期设计”。对多数项目而言,周末人潮涌动、工作日却客流稀疏的情况已成寻常,商业空间可以说每周有5/7的时间里都处于低效利用状态。
而首位中心的地理位置,恰恰为打破这种对周末流量的依赖提供了可能。“商务+会展+在地”的客群组合,直接让项目在周一至周日都能保持高密度客流,破解了传统商业的流量潮汐难题。
此次改造的重要一环,是将原会弘路步行街升级为“首位大道 SHOWAY AVENUE”。这条承载着项目商业灵魂的步行街,定位直指全球顶级街区。据悉,东京银座的精致、纽约第五大道的繁华全都是它的对标模板。
更为关键的,首位中心还很懂得平衡。高端商业该有的调性立住后,又不盲目照搬。除了汇聚轻奢品牌外,项目还将注入国潮先锋店、品牌概念店等多元业态,构建起“国际标杆性+本土文化根脉”的双重辨识度,直接破解传统商业街业态组合难逃大众品牌堆砌与基础消费场景的同质化困局。
02
自营模式深度介入
奢品百货领衔七大业态构建生态矩阵
首位中心正式启动改造后,此次官宣最值得关注的核心内容,莫过于首位中心甩出的“自营+奢品矩阵牌”:以高端自营奢品百货为引擎,联动七大主题业态搭起商业生态矩阵。不光打破了传统商业的功能边界,也再次给行业扔了颗“创新炸弹”。
这些年逛下来我们会发现,想到奢品折扣就不得不提奥莱,但它又更像是一个刻板的折扣仓库,消费者来这儿就像是完成采购 KPI,买完就走。运营上甲方往往也是收租角色,品牌自己折腾的结果就是货架上堆的基本上都是过季货,好不容易看到大牌logo,走近一看全是卖不动的老款,“低价”反倒成了“低质”的遮羞布。
首位中心在此次正式启动的改造中推出的高端自营奢品百货,自营逻辑是关键,其把奥莱的折扣基因和购物中心的体验感揉成了一团,打造了面积超5000平的核心空间,计划引入100+国际一二线奢品,从商品企划到全球供应链整合,再到定价+促销策略,全由项目主导。
同时,该高端自营奢品百货将与项目招商引入的国际名品品牌深度联动,形成“自营核心+国际名品” 的协同矩阵,通过品牌资源互补、消费场景共建及客群精准匹配,进一步凸显项目西上海国际零售高地的行业定位与辐射力。
由此,不仅确保了货品是当季新款,还平衡了品质和价格。以前是品牌说了算,现在项目开始掌控核心体验,直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甲乙方租赁关系。
此外,奢品百货板块还将重点引入首入中国的意大利精品,凭借项目组建的全球买手团队直采优势,将欧洲“小众”高端品牌带入中国市场,靠独家货源造差异化壁垒,让消费者在国内就能挖到欧洲隐藏款。
不止于百货,首位中心在此次改造启动后的商业规划里,还塞进了“城市功能”的野心,七大业态简直是把“反套路”刻在了骨子里。在七大业态的协同下,项目将进一步实现多元场景的有机融合:萌宠乌托邦的疗愈聚场、次元潮玩群落的年轻社交、沉浸式美妆艺境的感官共振、全球美馔的味蕾环游、全能运动社交场的活力释放、不夜天幕的夜经济魅力,再加上潮奢首秀大道的时尚张力——这些看似差异鲜明的业态,在首位中心实现了有机串联,场景串门的体验直接把商业空间变成了“微缩城市”。
围绕消费者多元情感需求,首位中心打造了诸多情绪场景。除了在空间设计中融入在地文化元素,还在业态运营中联动全球知名IP开展共创活动。以“上海国际车展”百万客流与“在地生活美学”理念为双引擎,首位中心举办了“FAFA 节” 构建起原创IP引力场。“闪耀耀谷子节”则联动Bilibili World,借二次元生态激活消费潜力,为二次元爱好者们打造出专属文化引力场。
项目还深度链接国家会展中心的重要展会资源,承接主题会展分展,借助地理邻近优势,与专业演出场馆虹馆合作发力演唱会经济,运用项目内大屏资源构建沉浸式明星应援场景,打造三次元明星应援打卡地,同时,项目还同步规划了二次元文化展演区。覆盖不同兴趣圈层的多元内容生态已见规模,商业空间成为了兼具情感价值与社交属性的聚合平台。
首位中心的不走寻常路,还体现在它不满足于“卖货”角色。通过布局主题季等精细化运营动作不断持续迭代消费体验,它在把商场变成生活方式秀场。消费者这周来可能赶上美妆艺术节,下个月来也许是潮玩嘉年华,所谓常逛常新。
我们不禁反思这种玩法的意义在哪?或许,它打破了一些偏见。高端商场不是只服务于有钱人。在这里,家庭客能遛娃、年轻人能社交、高端消费者能买尖货,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与此同时,它还把商业空间从消费工具变成了城市功能体,证明商场不止能卖东西,还能承载社交、文化、休闲这些复合城市需求。而这,也正是未来商业的进化方向。
03
设计、理念与资本三重护航
铸就长期主义商业标杆
但要造一座颠覆行业认知的“微缩城市”,以上还远远不够。商业项目不仅像盖房子得先搭骨架、再填灵魂,还得要有足够的底气扛住试错成本。
首位中心正式启动改造后,这套组合拳能打出来,离不开三个硬核支撑:能把“秀场”搬进现实的设计野心,敢改写游戏规则的运营理念,还有不怕“先砸钱再赚钱”的资本底气。少了任何一个,所谓的创新可能都只是纸上画饼。
空间设计上便是把“艺术即商业”刻进了项目的DNA。在国际顶级建筑设计公司Lead8的操刀下,四大主题空间摇身一变成为了会讲故事的建筑,“秀场”级的美学体验变成了日常。
A区・艺廊的流动曲线与超白玻璃穹顶设计,打造了一场随时抬头就是阳光随时间变化的艺术展。室内则融合画廊式展陈,引入高端家居生活与设计工坊业态,让艺术鉴赏与消费体验自然交织。
(A区・艺廊)
B区・嘉年华的建筑外立面采用镜面不锈钢材质,随光线角度呈现出“火树银花”的视觉效果,随手一拍都是杂志封面。室内则以跳跃色彩与弧形动线打造亲子、萌宠友好空间,引入国际儿童剧目IP剧场与宠物主题咖啡馆,形成家庭客群的 “疗愈聚场”。
(B区・嘉年华)
D区・竞技场更像是专治年轻人“躺平”。建筑线条像流动的赛道,灵动且富有张力,室内则复刻古罗马竞技场的阶梯布局,不仅能一边攀岩一边看品牌快闪,还可边骑动感单车同步看直播,运动社交两不误,活脱脱一个“活力社交场”。
(D区・竞技场)
E区・剧场作为国家会展中心的“流量接口”,转角设置了 千平3D 巨幕与品牌旗舰橱窗,形成城市级视觉地标。走进室内则像是闯进了歌剧剧场,挑高12 米的穹顶搭配丝绒帷幕,与奢侈品牌专柜辉映,营造出“时尚大秀”不断上演的沉浸感。
(E区・剧场)
地下商业从效果图来看更像是藏进了老上海的魂,融合水晶石库门与虹桥集镇元素,青砖拱券与玻璃展柜碰撞,打造出“潮流食集”与“甜品岛”,传统建筑文化成为了消费场景的加分项
地下商业
在运营理念层面,首位中心此次启动改造后,“自营主导”思路融入进了诸多场景。以亲子微剧场为例,首位引入了大量来自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的国际儿童原版剧目,从24年起已上演上百场,在项目还未正式开业前仍持续投入,实质是以自营业态作为示范样本,向合作品牌传递模式可行性和首位的决心。
亲子剧场
“先行入局再拓展招商”的逻辑,将传统的甲乙方租赁合作模式升级为深度协同的合作关系,在行业中也算是形成了一股清流。
这种不依赖房地产短期变现发展模式的运营底气,源于母公司联美集团的多元产业布局与资本实力。成立于1997年的联美集团并非传统房地产企业,而是以实业为根基的综合性集团,核心业务涵盖实体产业集群、大消费与传媒矩阵及资本运作领域,集团旗下拥有联美控股、兆讯传媒两家上市公司,资本实力雄厚。
稳健且多元的资金保障体系,意味着首位中心在此次改造启动后,并不是把快速招商、快速收租放在首位。它能安心花3年、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打磨产品、培育市场。比如不断投入建设、改造、升级、自营试水培育亲子剧场的 IP 影响力慢慢发酵。
这种长期主义的玩法,或许会让不少急着变现的项目看不懂,但我却认为,首位中心正在重新定义商业成功的标准。不再是开业首月客流破多少万,也不是当年租金回报率有多高,而是能不能用10年时间,精雕细琢出一个真正融入城市肌理、城市功能、城市精神、被消费者需要的生活共同体。
结语
如今,首位中心已正式启动改造,从目前官宣披露的信息来看,首位中心正以清晰的自我定位,在虹桥商务区的土地上埋下“商业革新”的种子。其也以一套自洽的价值逻辑,撕开了行业升级的切口。
以高端自营奢品百货为核,以七大业态为翼,首位中心通过打磨自身的流量吸引力、业态创新力与运营穿透力,自然形成了一股磁吸效应,进而在响应消费需求的过程中,成为敢造生态的造浪者。
在首位中心的身上,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真正的趋势引领者,从来不是追随者,而是价值的定义者。快速迭代的商业世界里,最具先锋性的突破,永远始于对“做好自己”的深刻践行。
未来,当改造完成、业态落地,它必将以独特的商业魅力,回应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消费期待,成为定义未来商业价值的新标杆。
首位中心,值得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中购联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本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